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關於大腸直腸癌

近年來,國人罹患結腸直腸癌人數年年增加,一方面與飲食西化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醫療儀器之進步﹐而發現更多之病例。然而若能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能有良好的預後。
  • 危險因子
  • 飲食
大腸直腸癌之形成,與肉食、高脂肪食物、低纖維食物之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
消耗動物性脂肪多的國家,人民死於大腸癌的比率的比率亦高。肉食者糞便中的膽酸及中性類固醇比素食者為高,會使腸道內膽酸分泌增加,腸中的有害細菌會將膽酸代謝成致癌物質。
 
吃素菜可減少大腸癌發生率。原因可能纖維素一來因此增加糞團體積,稀釋致癌物;二來促進腸道蠕動,糞便排空,從而減少致癌物與腸壁接觸的時間。
 
飲食攝取充足的鈣與硒﹐可能有助於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因為鈣可與腸道中之膽酸,脂肪酸結合而使之成不可吸收之鈣鹽,從而減少致癌機會。硒為一抗氧化劑,可幫助去除氧游離基。且大直腸癌病人血中,頭髮中硒含量也較正常為低。
充足的維生素A,C,D,E攝取似乎也有預防功效﹐此類維生素在動物實驗中可減少化學物誘發之大腸癌,可能與其多可為抗氧化劑有關。

過量攝取碳烤、燻製、醃製及高溫反覆油炸等烹調方式﹔食品中添加過量的防腐劑、保色劑、色素或其它不合規定的添加物﹔偏食造成營養不均衡﹔過量飲酒,都有可能增加大腸直腸癌的罹患率
  • 基因與遺傳
大腸癌病人的直系血親,得大腸癌及腺瘤的機會比正常人高數倍;而國內大腸癌病人的好發年齡在三十歲以前有一個小尖峰,也應與遺傳有關。
  • 大腸病變
潰瘍性結腸炎及Crohn氏病都有很高惡性變化的機率,而以前者為最,且病程愈久,範圍愈大,則惡性變化的機率愈高。而大腸息肉也有相當的比例會發展成大腸癌。
  • 性荷爾蒙
女人停經後結腸癌機率增加;第一次懷孕有流產經驗者發生率也較高,顯示出性荷爾蒙的影響。事實上,大腸癌組織經研究亦有Estrogen receptor的存在。
其他癌症的影響
曾得過甲狀腺癌,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者罹大腸癌機會也增高,可能亦與內分泌素有關。
  • 膽囊切除
約三分之二的文獻認為膽囊切除後大腸癌,尤其是右側者,發生機率會增加。可能與膽汁在腸道內代謝的改變有關。


  • 大腸直腸癌的篩檢方式
一般民眾,宜每年做糞便潛血檢查,及肛門指診。
年齡超過五十歲者,應每三至五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
高危險群者,應定期接受全大腸鏡檢查。
  • 誰是高危險群
根據臨床經驗,以下這十種人為高危險群,應該及早參加大腸癌的篩檢
1.年齡在四十歲以上,不論男女。
2.本人過去有息肉,或得過腸癌者。
3.本人過去患有潰瘍性結腸炎者。
4.女性得到胃癌、卵巢癌、乳癌、甲狀腺癌者。
5.本人接受過輸尿管與乙狀結腸吻合術者。
6.家中有至親患過大腸癌者。
7.有家族性息肉群症之病史者。
8.家中至親,得過胃癌、卵巢癌、乳癌者。
9.家中有兩人以上得過癌症者。
10. 女性第一胎流產者。


  • 大腸直腸癌預防之道

    1. 減少動物性飽和脂肪的攝取 (如:豬油、牛油),儘量選用植物油。並避免攝取過量油脂
    2. 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
    3. 多吃各類天然植物性食品,例如全穀類、乾豆類、海藻類、根莖類、新鮮蔬菜及時令水果等食物,既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又可均衡的攝取各種營養素及其他有利人體的化學物質。
    4. 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
    5. 少喝酒、少吸菸。
    6. 減少攝食醃漬、煙燻之食品。
    7. 多運動、多喝水,使大腸蠕動正常,並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避免便秘。早晨起床喝一杯冷水也有利於排便的效果

規律的運動可以增進身體的機能,腸道的活動也會受影響,同時可以放鬆心情,有利於腸道的蠕動及腸內有益菌的生長,要知道:壓力會殺死腸內有益菌的。

因為乳糖不耐症而不能喝鮮奶的人,可以喝優酪乳或吃優格,替腸內的有益菌製造有利的生長環境,同時可以增加鈣質的吸收。
維持理想體重
  其實要預防結腸直腸癌的第一步便是維持理想體重。
  根據統計,肥胖者較容易發生乳癌、直腸結腸癌。此外,子宮、膽囊、腎臟、與胃等部位的癌症,也可能與肥胖有關。
  要維持理想體重,首先要減少飲食中的油脂及糖分的攝取,因為當這些空有熱量的食物太多時,會形成脂肪在體內堆積,造成肥胖。並且要多食用高纖維的食物,如此既可以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攝取,又可以防止便秘,促進健康。
  想要維持理想體重的另一祕訣,是適度的規律運動。適度而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身體機能,消耗多餘的熱量,更可以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率,使身體易於維持理想體重。
減少油脂攝取
  國人飲食中的油脂攝取量因著飲食西化而日漸增加,從過去常見的蹄膀(豬皮、脂肪)獅子頭 (五花絞肉+油炸)、紅燒魚(油炸過)到現在流行的沙拉(蛋黃加沙拉油做的沙拉醬)、油炸食物,諸如炸雞、薯條,已是居家或外食最常見的食物,而餐桌上的各類菜餚更是充斥著油脂,再加上各式的西點、糕 餅,真是叫人不想胖也難!若是再加上肉類本身所含有的油脂,那麼我們吃進去的油脂量更是可觀!因此,在控制油脂的攝取的同時,除了在烹調時要減少油煎、油 炸等方法,以蒸、煮、烤、滷來取代外,也要謹記:食用肉類適量就好,並且要將肉類的皮除去,且要儘量選用油脂較低的肉類。
預防便秘
   在發生便秘時,消化後殘留在腸內的渣滓會被腸內細菌利用、發酵,尤其是一些有害壞菌,所產生的不僅是許多的擾人臭氣(放臭屁的主因)而已,牠還會製造出 許多有害物質,造成腸內鹼性化,使有益菌不易生存而死亡。並且過硬的糞便會造成腸道肌肉一直處在高張力的狀態下,同時使血液的循環不良,長此以往,就可能 引起痔瘡、憩室症、憩室炎等疾病;同時這些有害的物質不斷的與我們腸道表面的細胞接觸,在短期內,身體吸收了這些有毒的物質之後,會對體內其他的部份造成 影響(例如皮膚老化、精神不佳、易疲勞……等等);長遠來看,有毒物質會直接造成腸道細胞的死亡或突變,最後形成可怕的惡性腫瘤(癌症)。
  因此,預防便秘是防止結腸直腸癌肆虐的第一要務。以下就來談談預防便秘的飲食。
多喝水
  喝水,是解決便秘問題的第一要務,因為水份不足時,不論使用何種方法,都是事倍功半。若是在補充纖維製劑時,不同時多喝水,甚至可能適得其反,造成更為嚴重的便秘。
食用高纖維飲食
  由於膳食纖維會增進腸道蠕動、縮短食物通過的時間,使得食物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接觸腸黏膜的機會減少,同時不可溶性纖維可以吸收部份有害物質,使之無法接觸腸黏膜,減少毒害,使大腸癌發生的機會大大減少。
   此外,因為富含纖維的食物都有體積大、熱量低的特性,因此食用此類食品既可使人有飽足感,又不會吃進太多熱量,對怕胖的現代人而言,是一大福音。因為膳 食纖維具吸水膨脹的特性,因此也有些醫師會利用含有植物天然纖維成份的藥物,囑咐減肥者於飯前和水服用,使胃的空間被佔據,使得吃正餐時無法再吃太多東 西,以達到飲食減量的目的。同時,這類含植物纖維的藥物也可以作為膳食纖維的補充劑,具有預防或治療便秘的效果。不過這些纖維補充劑只能補充「纖維」,並 不像天然食物性食品可以在補充膳食的纖維的同時,也獲得其他營養素或有益的物質。
多食用各類植物性食品
  坊間常可看見與「痔」有關的藥品或醫療廣告,而他們的訴求就是針對許多人便秘的問題而來。
  其實多食用植物性的天然食物就可以輕易地解決便秘和癌症的問題,因為植物性食品不僅含有纖維質,同時含有數以千計的各類植物化學物質(phytochemicals)例如維生素C、E和貝它胡蘿蔔素都屬於此類物質,他們可能具有消除自由基,增強免疫機能等功效。在二十世紀末的今天,天然植物性食品所帶給人類的各種益處,還絕對無法被其他東西取代。
  因此建議大家多食用全穀類、乾豆類、海藻類、地下根()類、新鮮蔬菜及時令水果等食物,同時多喝水,不僅藉纖維來預防便秘,同時也得到這些目前正在被熱烈研究,並且可能在二十一世紀時被列入維生素行列中的各類植物化學物質,使身體能夠更健康、更有活力。
補充有益菌促生物質(Prebiotics)
  人體的腸道中含多種有益菌,可以協助人體維持腸道健康,不過我們必須提供「能源物質」-膳食纖維和寡糖,若是在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這些有利於有益菌生長的物質,就可以把有益菌『養』的更多更壯,成為維護身體健康第一線尖兵。
   當食物中的纖維到達大腸後,會被腸內細菌利用,進行發酵作用,產生具有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效果的有機酸,同時這些有機酸可以被大腸表面黏膜細胞直接利 用,作為能量來源,能夠增進腸黏膜細胞的新陳代謝,因此具有增進大腸健康的作用。不過無論是好菌或是壞菌,都可能利用纖維來發酵,因此,若要利用食物來培 養有益菌,則必須使用「寡糖」來達到效果。
   寡糖,能夠像膳食纖維一樣被細菌利用而產生有機酸,刺激腸蠕動,並且她能促進有益菌生長,抑制壞菌數量,使腸道更健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市售含有寡糖 的飲料中,除了含有寡糖之外,也含有一般的糖,並不推薦讀者飲用。目前市面上已有數種寡糖糖漿販售,可以用於飲料中,或直接食用,替腸內有益菌補充糧食。
  最後將預防便秘及結腸直腸癌的實際方法整理如下,期盼讀者能夠切實執行,使結腸直腸不再威脅您的健康。


建議產品:
  • 益生活化酵素:一瓶內含1.5億益生菌
  • 先進纖維粉:內含菊糖、麩醯胺酸、益生菌、天然植物纖維
  • 鈣粉:有效抑制腸息肉轉移成癌細胞
  • 魚油:改善癌細胞數量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甲狀腺癌之簡介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科門診中最常見的癌症,每年每十萬人中有三至十個甲狀腺癌的案例被發現。其比例雖低,但是在大體解剖時,卻可在百分之六至百分之二十的甲狀腺組織中發現甲狀腺癌的蹤跡,意謂著大多數人的甲狀腺癌終其一生都未被發現。
分類:
原發性甲狀腺癌分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淋巴瘤和分化不良癌,其中以乳突癌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濾泡癌,其他的癌則較少。質癌由甲狀腺C細胞所衍生,並非來自甲狀腺濾泡細胞,故不攝取碘。未分化癌極為惡性且常迅速侵犯周邊組織或轉移到全身各器官,預後甚差,患者常在診斷確定後數月內死亡。轉移至甲狀腺的癌症多來自乳癌或肺癌。
原因:
導致甲狀腺癌的真正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在小孩時期,頭頸部或胸部上方曾接受放射線治療者較易發生甲狀腺癌,而且可以在十至二十年後發生;四分之一髓質癌患者具有家族遺傳之傾向,故髓質癌患者之家屬應做相關癌症之篩檢;此外,有些人認為橋本氏甲狀腺炎可能與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有關。
臨床表徵:
最常見的症狀是頸部摸到腫塊,如果腫塊摸起來是硬而且表面不平滑則要考慮乳突癌,但濾泡癌有時摸起來是軟而有彈性。有些患者則可以摸到頸部淋巴結。此外,比較少出現的症狀是聲音沙啞、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呼吸困難及胸部不適等。少數患者則會出現遠端轉移之症狀,其症狀依轉移的部位而定,如轉移至脊椎可能會引起手腳酸麻或無力等。
診斷:
首先,可使用超音波進行病灶處的掃描以找尋可疑的結節,有些癌症結節可發現到微小的鈣化點;再者利用細針吸引細胞學檢查為目前最簡便診斷甲狀腺癌之方法,用細針吸取腫瘤細胞並置放於玻璃片上,經染色,約三分鐘後即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在熟練的細胞學醫師診斷下很快即可判斷是否為惡性細胞。若結節不易定位,尤其是結節太小或有囊泡樣變化時,此時在超音波指引下準確性更高。對於甲狀腺淋巴瘤,可能須要甲狀腺活體切片病理檢查以確定診斷及作分類。至於髓質癌,血液中的腸癌胚胎抗原(CEA)或抑鈣素(Calcitonin)值可做為診斷的依據。胸部和頸部X光檢查可用來觀察腫瘤有否轉移到肺部,和氣管周遭侵犯的情形。
治療:
手術通常是治療甲狀腺癌的第一步,以儘量切除癌組織為主,除少數局限性且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可考慮只做甲狀腺患側單葉切除,大多數患者甲狀腺應儘量全部切除。手術治療的合併症包括:神經受傷引起聲音沙啞、甲狀腺風暴(目前已少見)及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引起血鈣過低,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可能只是暫時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做完甲狀腺全切除術後,後會給患者吃中等劑量的碘131來消除手術後留下來的甲狀腺組織(包括良性和惡性的組織)。之後會安排碘131全身掃瞄來看看還有沒有殘留的甲狀腺組織或惡性腫(此時大多可在頸部看見正常甲狀腺殘留組織的影像)做完掃瞄之後就可開始每天口服甲狀腺素,讓身體由甲狀腺功能不足的情形逐漸恢復,並產生對腫抑制的效果,甲狀腺素須終身服用。對於淋巴轉移或局部復發的患者,手術仍是最佳的選擇。
一般而言,放射性碘治療對乳突癌及濾泡癌等分化較好的腫瘤較有效,若其甲狀腺無法完全切除、為多發性病變、或癌細胞已侵犯周邊組織或遠處轉移時,皆應接受高劑量的原子碘治療。要注意的是放射性碘治療前,要先停用甲狀腺素並低碘飲食四星期。若患者無法忍受停用甲狀腺素三至四,目前已有基因工程合成的甲促素,可供注射使用。至於放射性碘治療併發症較常見的有腮腺炎和甲狀腺發炎,有時甚至會引起甲狀腺機能亢進。肺纖維化或嚴重的血液疾病,只有在使用大劑量的放射性碘後方會發生。對於極惡性的未分化癌或因癌症轉移骨頭導致劇痛的甲狀腺癌,由於其對放射性碘反應不良或全無反應,可嘗試使用電療來破壞、殺傷癌組織,以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及減輕痛楚。
    至於化學療法,一般來說,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故較少採用。
追蹤:
追蹤時,若有新的腫塊發現,細針吸引細胞學檢查仍是最佳的檢查的方法。在手術及放射性碘治療後,應每三至六個月檢查一次血中甲狀腺功能及甲狀腺球蛋白濃度,以便調節甲狀腺素之用量與追踨是否復發。此外,患者每年應作一次胸部光檢查以測知其是否有肺部轉移。由於過量補充甲狀腺素會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副作用,因此女性患者每年應檢查一次骨質密度。每隔一年左右,停用甲狀腺素一個月,作一次碘131全身掃描以偵測是否有無復發。另外,骨頭掃描,電腦斷層攝影在必要時也可使用。在某些案例中,正子攝影也可偵測復發之部位。